今天,邊肖與你分享服裝板制作的基本知識。看看小白,服裝結構制圖的基本概念和術語。

基本概念

服裝:服裝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1)服裝是衣服和帽子的總稱。?Clothing是人們穿上衣服后呈現的一種狀態。服裝類:(1)大衣:羽絨服、棉襖、大衣、風衣、西裝、夾克、馬甲、皮衣、毛皮等。(2)襯衫:長袖襯衫、短袖襯衫、雪紡衫等。(3)針織品:長袖毛衣、短袖毛衣、毛衣、羊毛/羊絨衫等。(4)T恤:長袖t恤、短袖t恤、無袖t恤、POLO衫等。(5)毛衣/羊絨衫:開衫、套頭衫等。(6)吊帶/背心。(7)褲子:休閑褲、牛仔褲、長褲、運動褲、短褲、連體褲、圍兜等。(8)裙子:裙子、連衣裙等。(9)內衣:內衣、內衣套裝、胸罩、塑身內衣、吊帶/背心等。(10)泳裝:分體、連體等。

服裝結構:指服裝各部分的組合關系。包括服裝整體與各部分的組合關系,各部分外部輪廓線之間的組合關系,各部分內部結構線以及服裝材料各層之間的組合關系。服裝的結構是由服裝的造型和功能決定的。

結構圖:是對服裝結構進行分析計算,在紙上畫出服裝結構線的過程。結構圖的比例可以根據結構圖的用途靈活設置。

常見的平面結構設計方法:(1)比例分配法。⑵定寸法。(3)原型制版法。

輪廓線:構成服裝部件或成型服裝的外部造型線。

結構:能引起服裝造型變化的服裝零件、外部和內部縫合線的總稱。

平面結構設計:是指通過結構圖和一些直觀的實驗方法,分析設計圖中所展示的三維服裝造型的結構構件、數量、造型之間的關系,將整體結構分解為基本部分的平面設計過程。平面結構設計是三維造型的總結。

立體結構設計:是指通過對設計圖中所示服裝造型的結構構件的數量和形狀關系進行分析,通過將服裝材料覆蓋在人體或平臺上,直接將整體結構分解為基本構件的設計過程。三維結構設計可以直觀地表現服裝的形態。

推制:指一種款式規格各異的服裝紙樣的制作過程,即在母板的基礎上推出若干個大小不一的紙樣。

學期

服裝術語是服裝行業不可或缺的專業語言,每一件、每一個部位、每一個線條畫都有自己的名字。目前,我國各地服裝行業使用的服裝術語大致有三個來源:第一個是民間服裝行業的一些常用名稱,如領子、袖頭、劈勢、翹勢等。二是外來詞,主要來源于英語和日語的音譯,如Keff、Tucker等。三是其他工程術語的移植,如等高線、結構線、結構圖等。

01常見的車身結構

折疊門:也叫折疊門,是指前門襟處兩片折疊在一起的部分。紐扣的一邊叫內門襟,另一邊叫門襟。止擋:指上衣前折疊門的外緣。掛面:也叫面條,是指折疊門的反面有一層比折疊門寬的貼邊。過肩:也叫過肩,是指覆蓋在男士襯衫肩部的雙層布料。福柯:沿著袖口或下擺的外緣。縫紉:又稱縫紉、縫頭,是指布邊與縫紉線之間的距離。開叉胸:指前領口需要撇去的部分。提:指底邊、袖口、袖窿、腰帶等之間的距離。以及基本線(指水平緯向)。操作:也叫裁剪,就是把布料剪開,然后再合在一起。常見的有丁字分割、圓弧分割、直線分割。擺:也叫側縫,是指縫制衣身前后的接縫。省道:縫制服裝材料的一部分,使之符合人體體型的需要,然后做出衣片的彎曲狀態。為了滿足體型和體形的需要,有些服裝材料是縫制或折疊熨燙的。通常有反褶和平分褶。褶皺:為滿足體型和造型的需要,縫制一些服裝材料而形成的褶皺。開叉:為方便穿脫衣服和造型需要而設置的開口形式。例如,位于袖口處的袖開衩稱為袖開衩。塔克:把布料折成細縫,可以用來裝飾。以英文tuck命名的音譯。

02衣領結構

臀部:衣服與衣領一起向外折疊的部分。槍托:槍托頭內側和衣領折疊部分的總稱。窩勢:指向內彎曲。爬是指領子不蓋領子腳的現象。平領:指一般西裝領,領角一般小于領角。槍領:領子上翹,領角基本與領角一致。插花眼:也叫插花環,是指西服或大衣左駁頭上的特殊丹鳳眼。

03下部裝載結構

劈勢:指切割線與基本線之間的距離,即多余的邊角被砍掉。嗜睡:指后褲臀線以上后中縫的傾斜度。刀:表示刀口痕與刀口痕相反。線條:指褲子的襠部曲線。前片的襠部曲線稱為前波浪線,后片的襠部曲線稱為后波浪線。一般后波浪線較長,前波浪弧較短。Yuk:指前衣的胸拼接部分,是外來詞。袋子:沒有蓋子的袋子的開口部分。比如西裝的毛巾包(上袋),西裝背心的大小口袋,外套的斜口袋的口袋等等。環:起緊固、懸掛和裝飾作用的部分,用布或線制成。

人體測量名稱和結構圖

人體測量

人體各部位的尺寸是結構設計的基礎。與傳統的量體裁衣法不同,服裝制作和測量的方法是基于測量人體的基本尺寸,而不是為設計某一特定服裝而測量的尺寸。在此具體基礎上,根據人體特征、行業和客觀要求、審美習慣等因素綜合優化,對“標準尺寸”進行修改完善。,旨在達到理想化、規范化、可塑性的目標。“標準尺寸”在服裝行業的生產中非常重要。同時對個人量身定制也有指導意義和借鑒作用。

01測量位置和測量方法

(1)領圍:把卷尺豎起來,圍著脖子量一周。(2)胸圍:圍繞胸圍最豐滿的部位測量一周,使卷尺水平。(3)下圍:用卷尺在下端水平測量。(4)腰圍:在腰部最細的地方測量一周。(5)掌圍:拇指輕輕向掌側彎曲,通過拇指根部測量一周。

(6)前腋點寬度:前胸左右前腋點之間的長度。(7)胸間距:左右點之間的距離。(8)前腰關節長度:從側頸點到點到腰線。

(9)肩寬:左右肩峰點之間的長度。(10)后腋點寬度:背部左右后腋點之間的長度。(11)背長:BNP點到腰段的長度。

(12)胸點高度:從頸側到胸點的長度。(13)上臂圍:在上臂最厚的位置水平測量一周。(14)肘圍:屈臂后測量肘點一周。(15)腕圍:通過掌根點測量一周。

(16)臂長:從肩端到手腕的長度。(17)袖窿周長:通過肩峰點、前后腋點和臂根點測量一周。(18)頭圍:通過前額中心、耳朵上方和后腦勺突出部分測量一周。

(19)臀圍:在臀部最豐滿處水平測量一周。(20)臀中圍:在腰圍和臀圍之間的位置橫向測量一周左右。(21)腰高:從腰線到側縫附近臀圍線的長度。(22)褲長:在側面,從腰線穿過膝蓋到外踝骨,褲長可以根據當時的時尚和愛好來定。

(23)立襠長:是從腰部到大腿根部的長度。(24)下胯部長度:從大腿根部到踝骨的長度。(25)腿圍:在大腿根部水平測量一周。

02人體尺寸比例

人體:以肚臍為界,上半身與下半身比例為5: 8,符合黃金分割律。胸圍:從腋窩沿著胸部最豐滿的部分測量,大約是身高的一半。腰圍:一般情況下,測量腰部最細的地方,腰圍比胸圍小20cm。臀圍:身體前方的恥骨與臀圍最大的部分平行,髖骨比胸圍大4cm。腿圍:在大腿的最上部,臀部折線下,大腿比腰圍小10cm。腿圍:在小腿最豐滿的部位,小腿圍比大腿圍小20cm。足圍:在足頸最細的地方,足頸圍比腿圍小10cm。上臂圍:在肘關節之間的肩關節中間,上臂圍占大腿圍的一半。頸圍:在脖子中間最細的地方,頸圍等于小腿圍。肩寬:兩個肩峰之間的距離。肩寬占胸圍減四厘米的一半。

結構圖零件和線條的名稱

01涂層零件和管線的名稱

(1)后領曲線(2)后肩線(3)后袖窿曲線(4)后縫線(5)后腰省(6)前領曲線(7)前肩線(8)前袖窿曲線(9)胸省(10)前縫線(11)前腰省(12)前袖

02褲子零件和線條的名稱

(1)前腰縫(2)、前波浪(3)、前內縫(4)、前褲腿縫(5)、前側縫(6)、斜口袋縫(7)、前襠(8)、前腰帶(9)、后波浪縫(10)、后波浪縫(11)、后內縫(12)

繪畫常識

服裝主要部分的英文代碼

中外長度單位對照表

服裝結構制圖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