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存京(右)和孫和直在武漢中山公園內的受降堂前手持孫蔚如寫的“誓雪國恥”
市民在廣州中山留念堂觀看展覽
南京民間抗日戰役博物館“日本屈服矣”報紙
河南漯河受降路牌下擺放了菊花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王俐燃 劉中燦 唐佳燕 李賢誠 丁偉 柳琛琛 杜光然 見習記者 楊紹杭 李梁玉 安圣琦 實習生 霍妍彤 溫寶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無條件屈服。本年8月15日,是我國人民抗日戰役暨國際反法西斯戰役成功80周年留念日。當天,極目新聞六路記者分赴湖北武漢、湖南芷江、河南漯河、廣東廣州、山東濟南、江蘇南京6個抗戰成功受降地直播看望,傳承抗戰精力,思念革命先烈,銘記那段不可磨滅的前史。
湖北武漢:
受降主將的后代捐獻抗戰詩稿
8月15日上午8時,極目新聞記者來到了武漢中山公園內的受降堂。1945年9月18日,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孫蔚如將軍,代表我國在此承受侵華日軍21萬部下屈服。
在觀賞受降堂的人群中,一名手持卷軸的白叟分外有目共睹,卷軸里寫著“銘記前史 思念先烈 振興中華”。他便是孫蔚如將軍的兒后代存京,本年75歲,在抗戰成功80周年之際,他攜孫后代和直特地從西安趕來。
在受降堂前,孫和直打開一幅書法作品,上面是爺爺書寫的太爺爺寫的七律:“烈烈金風蕩寇氛,中條立馬日將曛。十年積恨還遼沈,百戰提兵涉潞汾。師克在和壯在直,汗揮如雨氣如云。待看斬盡樓蘭日,痛飲黃龍奏大勛。”孫和直告知極目新聞記者,他的姓名正是來歷于此,“‘和’‘直’代表聯合和正義,這個姓名一直鼓勵著我,是我心里的精力力量。”
孫和直就讀于武漢理工大學化學專業,他說挑選在武漢讀大學是遭到太爺爺精力的影響。隨后,孫存京將這些書法作品連同一本收錄了孫蔚如將軍部分文稿的留念冊,一起贈予了武漢受降堂。
湖南芷江:
61張抗戰前史相片初次揭露
鏡頭轉向湖南芷江的我國人民抗日戰役受降留念館。這兒是日本在我國第一個簽署屈服協議的當地。侵華日軍在這兒交出了他們的軍力安置圖,而且承受了載有日軍屈服具體規則的備忘錄。
8月15日上午,受降留念館內舉行了一場特別的史料發布典禮,61張美國國家檔案館的前史相片初次與大眾碰頭。國產視頻久久熱這些寶貴印象定格了1945年湘西會戰及芷江受降期間的要害瞬間,相片分為芷江民眾援助抗戰、中美兩國并肩作戰、芷江受降典禮等四個板塊。這些相片的重現,離不開旅美芷江籍畫家錢德湘與夫人譚明利跨過十余年的搜索和盡力。
時刻往前推一天,8月14日的受降留念坊下,4名外國游客的身影分外有目共睹。72歲的游客向記者敘述了此行的緣由:“咱們從悠遠的中東而來,坐了9個小時飛機特地趕到芷江,便是為了親眼看看這段改動國際格式的前史現場。”
河南漯河:
全國僅有受降路擺上了菊花
在河南漯河,有全國僅有一條以“受降”命名的路途——受降路。8月15日上午9時許,路牌下已被放上一束束思念先烈的菊花。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屈服后,我國戰區劃分為16個受降區。其時的漯河歸于第十三受降區。1945年9月20日,受降典禮在(漯河)山西會館舉行。侵華日軍合計3萬多名,在漯河向我國無條件繳械屈服。日軍等候遣返回國期間,我國軍隊指令他們將漯河竹木街西段的小土路加寬、取直、修整,建成了寬8米、長約700米的大路。這便是現在的受降路,漯河鬧市中這條不寬的路途兩邊開著很多商鋪,人們來往不停。
除了受降路,8月15日上午,三位抗戰老兵、漯河當地的學生及市民等,還來到漯河中州抗戰留念館,重溫那段前史年月。“真正為國盡忠者不怕死。”曾參與桂柳會戰的101歲抗戰老兵吳瑞朋說。
廣東廣州:
墻上彈痕和彈坑是無聲的控訴
廣州中山留念堂作為1945年廣東區域日軍簽字屈服的見證地,承載著深沉的前史回憶和民族精力。
8月15日上午,中山留念堂正式推出“銘記前史,喜愛平和——留念抗戰成功80周年系列”活動。留念堂主體修建東北角的“前史見證”觀賞通道,當天初次向大眾敞開。“墻體上的青綠色斑斕,是當年日軍對廣州進行大轟炸時留下的彈痕,每一處洼陷的彈坑,都是對侵略者暴行的無聲控訴。”講解員向國產視頻久久熱觀賞者敘述著當年那段不堪回首的年月。
當天,中山留念堂依托AR技能復原了80年前的受降場景。中山留念堂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明,AR復原的中心是讓年輕一代“接觸”前史,了解“平和來之不易”的深層含義。
山東濟南:
80年前的受降地已成借閱大廳
鏡頭轉向山東省圖書館尼山書院“奎虛書藏”樓。1945年12月27日,我國人民抗日戰役成功山東戰區受降典禮在此舉行,這兒也是最終一個受降地。“1937年12月27日,濟南淪亡。8年后,挑選同一天舉行受降典禮,含義非同小可。”山東省圖書館工作人員孫曉明說。
步入“奎虛書藏”樓,展覽室中最奪目的一張相片,記錄了日軍簽降代表呈獻受領證書的瞬間。畫面中,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李延年等人坐在桌前,日軍代表寒川吉溢雙手垂下,行鞠躬禮。
日軍簽降代表、四十三軍司令官細川忠康中將等一行步行前往受降會場、日軍向我方交出佩刀等場景也以相片的方式逐個陳設。
舊日的受降典禮舉行地,現在成為了圖書館的借閱大廳,安置著一排排書架,許多讀者在書桌前靜靜閱覽。
江蘇南京:
“日本屈服矣”報紙招引游客攝影
直播于8月15日14時在南京民間抗日戰役博物館收官。在“南京回憶”常設展中,懸掛著一張大標題為“日本屈服矣”的《大公報》招引了不少游客攝影。
館長吳先斌自述,從2006年興辦博物館那天起,他就期望可以收藏到“日本屈服矣”報紙。一名收藏家告知他,南京有位老學者曾在重慶讀書。老學者在日本屈服那天,買了一切刊登此音訊的報紙,其間就有這張經典的“日本屈服矣”。通過幾輪協商,他把老先生買的一切刊登日本屈服音訊的報紙都收藏到博物館中。
置身博物館內,戰場的是非舊照觸目驚心,抗戰老兵的赤紅手印直擊人心,以及6700余件藏品、4萬余冊抗戰圖書,靜靜敘述著那段不可磨滅的回憶。
【責任編輯: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