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從事外貿事務的陳林(化名),本年6月經過某香港穩妥中介了解到一款“七年翻番”的“新存款”計劃。他以12萬港元自有資金,加上銀行供給的48萬港元借款,合計60萬港元,投保了一份香港儲蓄險。一起調配一款年化6.75%的派息基金,收益用于歸還每季度的借款利息。中介宣稱,7年后退??煞颠€約120萬港元,每年單利超10%。
但是,僅曩昔2個多月,跟著港元利率動搖,陳林的借款本錢較之前上漲超越10%,而基金派息卻未能到達預期水平。更令他憂慮的是,本來許諾的“穩健收益”徹底依賴于非確保分紅,穩妥公司最新發表的分紅完結率并不高,終究收益或許大幅低于預期。
陳林的閱歷是當時香港保費融資商場高熱現象的一個縮影。在商場利率下行的布景下,這類被包裝成“新存款”或“高階理財”的香港穩妥融資計劃正經過交際渠道敏捷推行,以年化超10%的收益為賣點招引出資者。據記者查詢了解,其本質是經過銀行借款購買保單,再使用保單許諾收益與借款利率之間的“息差”獲利。
榜首財經查詢發現,盡管當時港元拆息(HIBOR)處于低位,加之香港儲蓄穩妥預期收益率較高,外表上存在可觀的套利時機,但背面躲藏著多重危險:利率動搖或許導致利差急劇收窄、非確保分紅完結率存在不確定性,以及流動性缺乏、提早退?;蛟S有較大丟失等。
更值得重視的是,近年來,相關保單投訴顯著增多,觸及出售誤導、客戶償付才能評價不嚴等爭議。
香港金融管理局已屢次宣布警示,著重銀行及穩妥組織須遵循出售合規要求,根絕不妥推介。受訪業內人士以為,香港保費融資并非一般存款,其雜亂結構和多重危險特點,僅合適具有較強危險接受才能的專業出資者。
奧秘“新存款”
在商場利率下行的布景下,一種宣稱年化收益率超越10%的“新存款”或“香港保單高階玩法”正在交際渠道敏捷鼓起,以“27年增值6倍”“7年翻番”等宣揚招引出資者。榜首財經記者以出資者身份咨詢多位事務處理人后了解到,這類所謂高收益產品實質上是香港的融資保單事務。據香港穩妥代理人麗麗(化名)介紹,該形式類似于“借款買房”:出資者只需付出10%至20%的“首付”,其他80%至90%資金由銀行借款供給,并以保單現金價值作為典當。
詳細來看,保費融資的操作觸及三個首要參與者,即投保人、銀行和穩妥公司。投保人在簽署保單后自行付出“首期”保費,然后憑仗穩妥公司出具的保單去銀行請求借款,銀行會根據投保人供給的材料進行審閱,審閱經往后,銀即將投保人未繳的保費轉給穩妥公司,保單則典當給銀行。
多位穩妥代理人著重,這種杠桿操作可經過“套利”帶來高額收益。背面的邏輯是,穩妥公司許諾的保單收益往往會高于銀行的借款利率,經過保費融資,投保人能賺取保單收益和借款利率之間的“息差”。
(圖為某保單產品的保費融資測算。受訪者供給。)
麗麗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保單總保費100萬美元,客戶僅需首付18.1萬美元,剩余的80多萬美元經過銀行借款進行付出。依照1.8%的借款利率,每年需付出利息1.31萬美元。在達觀情況下,第7年退保,頂樓大象 在線播放如分紅完結率到達100%,扣除一切本錢后的“凈利潤”為27.387萬美元,按首日付出核算的年化收益率到達21.62%。
也有穩妥代理人引薦“穩妥+理財”組合計劃。一名香港資深穩妥中介盧偉(化名)為記者引薦了某款“8年翻倍+現金流組合”計劃。在這種計劃中,客戶需求做50萬港元的保單融資,借款金額為167萬港元。假定借款利率為3.3%,客戶每季度需付出約1.37萬港元利息。盧偉主張,經過裝備80萬港元、宣稱年收益率6.75%的基金產品,以每季度約1.35萬港元的派息收益來“掩蓋”大部分利息支出。
經過上述組合,到第8年一次性退保時,這款出資組合的總凈收益率為112%,年單利率為14%。盧偉稱,這意味著130萬港元,最終到手有幾率翻倍至260萬港元以上。
排隊等“額度”
近期,保單融資商場熱度顯著上升,部分銀行乃至呈現額度嚴重、需求“排隊”等候的情況。一名穩妥代理人向榜首財經記者泄漏,現在該類保單的銀行融資額度請求已排至10月。因為銀行設置了總額度管控,他主張客戶可先赴港簽署協議確定名額,待9月或10月銀行敞開預定時段后再完結開戶及提交材料。
事實上,榜首財經記者留意到,香港保單融資從2015年就開端鼓起,但并非商場干流形式。為何近期香港保單融資開端“翻紅”盛行?這或與當時的商場環境改變嚴密相關。
一位香港穩妥剖析人士指出,當時,全球首要經濟體利率處于低位,港元與美元融資本錢走低,客戶借款利率隨之下降;而香港儲蓄險演示利率的調整存在滯后,使得保單外表收益率維持在較高水平,這也使得套利空間看似增大。
榜首財經記者留意到,本年,香港同業拆借利率(HIBOR)全體水平并不高。本年6月,因資金許多流入,港元拆息(HIBOR)一度跌至0.05%以下。銀行系統港元結余暴增至逾1200億港元,短期融資本錢極低。8月,HIBOR盡管快速上升,但現在也僅2.8%左右。
麗麗告知記者,大都保費融資以“3個月HIBOR+0.8%”定價,6月,因為港元拆息較低,有銀行保費融資的年利率能夠做到1.3~1.5%,這使得“借錢買穩妥”變得反常合算,也衍生出許多“銀行+穩妥”的組合新玩法。
與此一起,香港穩妥的演示利率則一向處于高位。此前榜首財經曾報導,香港穩妥一般分為“確保盈利”、“歸原盈利”、“終期盈利”三層,三者加起來為演示利率。疫情后,因為商場競爭加重,大都穩妥公司經過進步保單權益出資的占比,將長時間預期收益率顯著拉升至7%以上。近期,在監管要求下“換擋”后,保單最高演示利率仍可達6.5%。在此布景下,香港穩妥代理人常向客戶展現高達5%的套利空間,并進一步宣揚“年化收益超10%”的出資愿景。
與此一起,穩妥代理人還對保單融資進行概念包裝。榜首財經記者在與多位代理人交流時,發現不少人使用“大額存單”“新存款產品”等概念包裝穩妥或“穩妥+理財”產品,頂樓大象 在線播放而并未充沛提示底層危險。一些內地客戶或許在并未清楚了解危險的情況下,購買了保單融財物品。
例如,盧偉給記者引薦的“8年翻倍+現金流組合”計劃中,宣揚頁顯現裝備一款“大額存單”產品,但記者實踐了解后發現,該產品實踐上是一款基金產品,收益是起浮的。
背面的不確定性
保費融資常以“高收益、低門檻”作為賣點,但其背面躲藏的多重危險與不確定性卻或許未被投保人留意。
首要,保費融資設有較高的準入門檻。一名穩妥代理人對記者表明,保費融資首要設有準入門檻,比方保費融資額為20萬美元,就需求供給相應20萬美元的財物證明。這些證明需來自銀行或證券公司,顯現近3個月內的財物情況,而且需求堅持安穩。“這一點其實和購房時的資質審閱很類似?!?/p>
此外,還有一些隱性規矩。該穩妥代理人進一步解說,處理保單融資事務,部分銀行設有最低存款要求,有點像“配貨”?!袄?,購買某款產品,客戶賬戶中需堅持至少10萬港元。若存款金額到達100萬港元,利率則可再下降0.5%?!?/p>
但更大的危險在于套利空間自身極不安穩。
“在極點情境下,報答率會從十幾個點降至三四個點?!北R偉向記者坦言,榜首是利率危險。若商場利率繼續處于高位,例如保單預期報答率為5%,而融資利率升至4%,利差將大幅收窄至1%,收益空間顯著縮小。若整個7年期內,利率居高不下,全體報答率或許會低于預期。第二是分紅完結率危險。若本來估計第7年退保時保單價值為200萬港元,但因分紅完結率僅90%,實踐價值或許降至180萬港元,直接發生20萬港元的缺口。
不僅如此,提早退保也或許帶來重大丟失。香港金融管理局副總裁阮國恒2024年曾發文指出,利率上升將添加投保人的利息本錢。若客戶未能準時償付利息或依銀行要求還款,或許被逼退保以歸還借款。而此刻保單的退保價值很或許遠低于已繳保費與累計利息之和,導致客戶接受大幅資金虧本。
值得重視的是,觸及保費融資的事務投訴近年來繼續攀升。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表的數據,2021年至2023年,有關保費融資的銀行投訴數量分別為4宗、34宗和48宗,增加顯著。
近期投訴首要集中于三類問題:一是客戶宣稱并未意識到自己從銀行獲取了借款,誤將月付利息視為保費交納;二是責備出售人員存在不實陳說,例如許諾“盈利必定掩蓋利息支出”或“杠桿操作必定帶來更高報答”;三是出售人員在財政擔負才能評價中虛報客戶流動財物,以促進高保費保單的批閱。
部分穩妥組織在融資保單引薦時存在違規操作,進一步擴大了杠桿危險。香港金融管理局2024年中旬發表的一則監管查看信息顯現,部分組織要求存在擔負才能錯配或許的客戶經過屢次修正財政需求剖析(FNA)表格,以“從頭承認”其財政情況,然后進步可用財力或保費付出志愿,這種做法則客戶實在財政情況的可靠性存疑;部分借款銀行僅根據客戶歸還月息的才能進行信貸評價,而未核實是否存在過度杠桿的危險。
(材料來歷:香港金融監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