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生機我國調研行”湖北主題采訪記者團走進湖北鄂州花湖機場,見證了這一國際航空貨運紐帶的繁忙現象:全貨機有序起降,才智分揀系統高效工作,來自全球的貨品在此快速集散。這一生動場景,展現了荊楚大地“買賣通全球”的物流硬實力,印證了湖北以現代物流推進經濟高質量開展的實踐成效。
湖北的物流生機,離不開對本身區位優勢的精準掌握。作為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我國之中”,這兒不僅是長江經濟帶的中心區域,也是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與空中絲綢之路的戰略交匯點,具有打造國際型物流紐帶的天然優勢。湖北清晰將鄂州花湖機場定位為“我國首座專業貨運機場”,聯動武漢銀河機場,構成“客貨雙紐帶”格式,著力打造中部區域“空中出海口”。據統計,開航34個月以來,花湖機場已累計注冊貨運航線100條,位居全國榜首,其我國內貨運航線58條,國際貨運航線42條,開始構建起輻射全球的國際貨運航線網絡。現在,從花湖機場動身,貨品可完成“一夜達全國、隔日連國際”,周海媚三級從前的“內陸內地”,正成為聯通國際的“敞開前沿”。
在強化航空紐帶功用的一起,湖北重視以系統思想推進物流系統建造。以花湖機場為中心,統籌鐵、水、公、空資源構建多式聯運系統,完成了不同運送方法的高效聯接和智能調度,大大降低了物流本錢,提高了物流功率。在長江之畔,直航日韓國際航線敞開首航,有用處理了荊州及周邊區域“出海”難題;在鐵路線上,中歐班列(武漢)國際線路增至58條,與花湖機場完成了“空鐵聯運”;在公路網中,“機場+高速”的快速通道讓貨品從花湖機場動身,1小時內便可抵達鄂州、黃岡、黃石等周邊城市的工業園區。這種立體互聯的交通網絡,讓湖北成為全國重要的物流通道和經濟要素集散地,為疏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供給了有力支撐。
開展現代物流的要害,在于將紐帶貨運“流量”轉化為經濟開展“增量”。隨著花湖機場貨運才能開釋,湖北加快推進武漢、鄂州、黃周海媚三級岡、黃石四地臨空工業布局,構建以物流帶動工業,以工業促進物流的區域協同開展新格式。武漢臨空經濟區經過花湖機場空運光電子信息、轎車及零部件等產品,提高了全球商場的響應速度;鄂州航空物流工業園憑物流優勢,集聚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跨境電商等范疇企業,構成特征工業集群;黃岡依托多式聯運網絡打造農產品城市貨站,以“空運+冷鏈”推進大別山區域特征農產品遠銷東南亞;黃石錨定長江中游大宗產品多式聯運紐帶,經過“鐵路+海運”聯運形式將鐵礦石高效運往歐洲。數據顯現,2024年湖北省企業經鄂州花湖機場完成進出口額203.5億元,同比增加686.9%,帶動同期湖北省外貿增速提高2.8個百分點。物流紐帶對經濟開展的帶動效應繼續凸顯,為湖北高質量開展注入了微弱動能。
從鄂州花湖機場的起降轟鳴,到長江航道的百舸爭流;從中歐班列的一路向西,到高速公路的犬牙交錯,荊楚大地的物流生機,正成為湖北經濟高質量開展的“新引擎”,完成著“九省通衢”到“神州通衢”的跨過,向國際展現著“買賣通全球”的湖北速度。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張夢芹(武漢市江漢區“西北湖學社”團隊、滿春大街)
責編:袁莉莉
【責任編輯:王舒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