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這幾天仍然是暑熱高溫氣候,而在重慶江北嘴中心商務區,成群的寫字樓卻沒有一架空調外機。那里作業室里的人靠什么降溫呢?答案竟然是“江水”。這是怎樣完成的?
總臺記者 牟亮:重慶市江北嘴中心商務區樓房樹立、金融機構聚集。 但在這兒,一切高層修建外立面看不到任何空調外機,在樓頂也沒有傳統中心空調巨大的冷卻塔設備。寫字樓沒有中心空調怎樣可能呢? 答案就在于一個巨大的但又看不見的環保動力運用工程——“江水源熱泵會集供冷供熱項目”,也被我們俗稱為“水空調”。江水是怎樣變成“中心空調”的呢?
來看作業原理:今日重慶的室外溫度超越40℃,而嘉陵江水的溫度低于30℃。有了這樣的溫差,就可以進行熱交換。經過泵房將江水抽送到熱泵機組,機組對寫字樓內關閉循環的水管道進行冷卻,當然這個溫度還不行。它的輔佐設備是在夜間用電低谷時,用電制成一部分冰水,再對管討好在線播放道里的水進行降溫,終究提供給寫字樓的水溫是5.5℃,起到制冷效果。而在冬季的時分,江水比環境溫度高,則合適用來供熱。
與傳統中心空調比較,因為不需要裝置外機以及冷卻塔和機房,占用的空間驟減,修建外立面愈加整齊漂亮,一起還削減了噪聲和熱排放。
當然,更重要的是水空調的運用大大降低了能耗。數據顯現,該項目每年節省電力裝機容量約5.2萬千瓦,運轉費用削減5400萬元左右,節水198萬立方米,一起削減二氧化碳排放近6萬噸。這些數字背面,是實實在在的節能減排效果。
現在,江水源項目已簽約服務客戶39家,觸及5800余家企業,簽約服務面積約230萬平方米。
據了解,這一項目總投資11億元,是現在國內已建成規劃最大的江水源熱泵區域動力體系,被列為國家可再生動力修建使用演示項目及城市級演示項目,并取得“國家優質工程獎”等多項榮譽。
作為重慶經濟開展的中心區域之一,江北嘴不僅是金融高地,更是綠色開展的演示區。江水源項目不僅是一項技能創新,更是一種綠色開展理念的實踐。未來,跟著技能的不斷進步和使用的繼續推行,信任會有更多城市和區域參加綠色供能的隊伍中來。
監制丨王琰 岳群 郭彥 吳方 王凱 制片人丨王世玉 鄧麗娟 記者丨古峻嶺 伍拂曉 攝像丨郝毅杰 王宏超 修改丨張昊
【責任修改:周曉燕】